初中生不想上学(今年18岁零4个月了)
资讯
2024-05-18
285
1. 初中生不想上学,今年18岁零4个月了?
谢邀。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先问一问自己,目前想学习的最底层驱动是什么?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思考:
出于学历需要的学习如果是因为现在步入社会,求职之路受到学历的限制,那么可以从以下两种方式着手开始学习:
成人自考:入学门槛比较低,缴纳相应的学费,学年期满即可获得相应的成教文凭。但目前市面上的此类自学提升文凭,大多都是花钱买文凭的套路,实际上上课学习知识的并不多。但如果题主本身就是奔着文凭去的,那就无所谓了。公会圆梦计划:我所在的城市有公会圆梦计划,学费比较低,但是每周要实打实去上课,学期末也要实打实考试。学年期满,各科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文凭。这条路的好处是费用低,还可以实实在在像回到学校那样学习,缺点是战线比较长,学习深度肯定也没有全日制教育那么好。成人教育----获得文凭
出于个人成长的学习如果题主并不是为了文凭而学习,而是出于增长个人见识,拓宽个人护城河,那么其实学习的方法就很多很多了。
首先,确立一个学习领域:比如营销、管理、心理学等等,强烈建议不要一开始广撒网,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基础;
然后,根据需求急缓程度选择学习方法,如果自主力不强,或者没有规划,建议找一个线下的短期培训。这种培训在费用上要求比较高,但是有明确的培养方向,且集中学习,如果经济允许可选择小班教学,这样学习的强度和深度会更大。当然,一般的那种十几人或几十人的集体教学也没关系,重点是有老师领着你有针对地去学。
如果觉得线下培训的成本太高,也可以选择线上的训练营。现在有很多的知识训练营,也有老师和助教带着每天跟着课表学,通常情况都有社群以营造一种共学的学习氛围,当然个人的自律能力还是占很大的因素。不过,你也可以再社群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抱团成长,相互监督和鼓励。
如果以上两种方式都不想采纳,那就只能是靠自觉的读书自学了。针对自己的目标学科先选择3-5本经典作品进行研读,了解基本理论;再选择3-5本该领域当下热销书籍研读,并尝试进行理论的总结输出和实际运用。不过这种学习方式对自律的要求更高,而且对自学能力、时间规划管理等都是极大的考验。再不行,可以去大学里面蹭课。除非那种小班的非常专业的课程,其他课程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般也不太会把全班人都认全,所以你可以尝试去旁听。和同学们打听来一份课程表,然后跟着这个专业的学生上课。
自主学习
最后,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的学习,都需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学习是一项终身的投资,即使离开了校园,学习都是不能停止的。但是学习又是一场长期的修行,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没有同伴的鼓励陪伴,很容易就半途而废了。所以,希望题主能先想清楚自己是在何时何地为何滋生了想要学习的念头,然后再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规划。
不要轻易放弃
希望回答对题主有用~
2. 我现在是初中生?
对于这个问题,
在我国目前很多省市,如果初中成绩太差,可能是没机会上普通高中的。就本人所在的江苏来说,最近几年中考的升学率一般只有百分之五、六十的样子,也就是说每年全江苏有接近一半的初中生,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只能选择另外“三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继续学习。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是只是江苏独有,全国很多省份都有类似情况。
因此,如果初中成绩太差,公办高中可能上不了,那么可能面临两个选择:
一是去民办中学。目前我国民办中学也非常发达,每个地方都有。对于很多中考失利的学生来说,又想读普通中学,然后参加高考,很多学生选择了民办高中。
二是读职业高中。这是很多学生不得已的选择,相信大部分学生或家长,如果有机会进入普通高中就读,一般不会主动选择职业高中。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很多家长或学生,对职业高中有一定的误解,认识是不够的。
当然,除了上述这两种选择之外,还有人直接初中毕业后,走向社会了,这种人非常少,不在本书中交待。
那么,上述这两种选择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一、选择民办高中,至少还是普通高中性质,能参加全国普通高中统一高考。缺点是费用太贵,而且如果初中阶段成绩太差,高中阶段可能跟不上,考大学的希望仍然渺茫。
二、选择职高,未来参加职高高考,也是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缺点是报考专业可能会受限制,而且目前普遍来看,职业高中学习氛围不如普通高中,需要自己有较强的定力。
那么对于初中生里面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面中考后,应该如何选择?个人建议分情况考虑,重点是根据自己的成绩来确定未来的方向。假设中考上普通高中的分数线是500分。
一、如果中考成绩在400以上的学生,个人觉得是有潜力可挖的,如果条件允许,是可以选择继续上普通高中或者民办中学。一般来说,由于很多初中生年龄太小,学习上可能认识并不够,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中考中遭遇滑铁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到了高中后,是很可能提高成绩,最后考上大学的。
而选择普通高中的好处就是未来可以选择的机会会相对多一些,可能性更多。
二、如果中考成绩在400分以下的学生,选择职业高中也是一个办法。因为初中基础太差,如果硬要塞进普通高中,极有可能会成为班级里的“差生”,学习追上来也很不容易,最后考上大学的几率可能并不高。因此,可以选择在职业高中里选择一些名气不错,学风相对好一点的学校,通过三年的高职学习,仍然是非常有可能考上大学的。
就算是,最后没有考上大学,进入了大专的学校学习,学习一门比较不错的专业,学到一门过硬的本领,成为一门高级技能人才,照样可以成为人生赢家。
当下,国家正在大力扩大高职招生,今年直接扩招了一百万,同时在未来学习、就业上都制定了过硬的配套政策,这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因此,对于初中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不要硬逼自己随大流,如果确实不适合普通高中,也不要排斥职业教育,找到适合自己的,可能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最后,祝福所有即将参加中考的学子们,都能如愿以偿。
3. 不想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不想读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要因此而过于自责。但是,古语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见读书对我们成长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你也许会说,“其实,我也知道读书很重要,可我就是读不下去,坐不住怎么办?”那我我来教你如何读下去。
第一,变读书为听书,不知道你是否喜欢听郭德纲的相声,如果你能听了相声,那么你就一定能听评书,那么你也就能听书了。
第二,变读书为“看书”,现在人文,读书类的节目非常多,其中不乏精品。如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窦文涛的圆桌派,朗读者等等。有了这写节目的熏陶和引导,相信你闺蜜慢慢静下心来的。
第三,由浅入深,男生估计没有不爱武侠的,金庸、古龙。他们的书一拿起来就放不下的,而女生都钟爱琼瑶、张爱玲。由“闲书”入门,逐渐进去文学,历史。
三步下来,我相信你会更容易读下去书,加油!
4. 孩子不想上学了?
从心理角度看孩子不上学,厌学拒学的儿童和青少年已经成为个大、中城市人数不断增加的事实。
家庭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从不喜欢学习到讨厌学习,从不想去上学到拒绝上学,父母再凶狠的责骂、老师再充分的道理、同学在热情的呼唤也无法打开这些孩子的心门,厌学拒学已然成为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那么孩子的厌学是如何开始的呢?
01 从父母的焦虑开始
进入小学,孩子成长的比拼正式拉开大幕,起跑线的高低之争让父母们不得不尽责尽力:每晚盯着孩子的功课,对开小差、写错字、算错题这些行为立即纠错指正,布置额外的课外练习,严格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和学习相关的道理经常灌输,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俨然成为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被教育控制的父母们逐渐失去了对孩子原始的爱。
父母们如此焦虑,那么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我讨厌做功课,妈妈每天坐在旁边监督我,还总批评我,一会儿说我慢一会儿说我不认真,烦死了!”
“每次测验考试,一看到我就问:考了怎么样啊?她们根本不关心我这个人,只知道关心我学习!”
“学习不就是不停地做功课和考试!考得好,他们就高兴,考得不好,他们就不高兴!”
“我总是不能让他们满意,考了99分,妈妈会说你怎么不考个满分啊!”
“我觉得学习好像是爸爸妈妈的事,不是我的事,反正什么都由他们安排、决定,我只要做就好了!”
“考试成绩出来了,妈妈就会问,谁谁谁几分啊,有几个100分啊,就知道比来比去,真讨厌!”
“我跟妈妈说我好累,妈妈说累什么啊,你这个年纪不就好好学习吗,现在轻松以后你后悔也来不及!”
当孩子放学到家,父母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考几分啊?第几名啊?最高分几分啊?”这会让孩子也越来越关注结果,小小年纪就充满着竞争感和焦虑感,一旦没有别人好就压力山大;
当孩子状态不好父母还逼着写作业,孩子对学习仅存不多的兴趣也被磨没了;
当孩子碰到难题不知所措,父母却批评孩子不认真不努力时,孩子的委屈和愤怒转换成的是对学习过程的痛恨;
当孩子考得不好心情低落,父母却一脸嘲讽“谁叫你平时不好好学!”,父母阻隔了情感的流动,孩子已经无法体会到真切的爱。爱是人成长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当爱缺失,成长会变得没有方向和力量。
父母们的高焦虑和高期待转化成对孩子们的高压、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动,孩子就要落后,而这种弥漫性地焦虑也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让孩子们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起,日积月累后,也许孩子就会以厌学、拒学作为对学习无奈而沉重的回应。
02 从孩子否定自己开始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对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过度关注的社会大背景下纷纷倒下。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过程痛苦而无趣,父母们的倾力安排让孩子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感(一个人长期无法获得掌控感容易变得悲观抑郁);
孩子们感受到哪怕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考得已经很好了,父母们却依然不满意,学习结果带来的总是挫败感和自责感,似乎只有100分、前3名才能让父母们喜笑颜开,孩子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没有掌控感和成就感,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上无法感受到自我价值,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被评判、被要求,感受到的是父母们有条件的爱。
这份包裹了各种条件的爱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让孩子去做让父母满意的事,另一方面当孩子总是做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持续的内疚感和挫败感,从而让孩子失去积极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开始不断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爱、自己笨、自己没有能力,甚至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内在不断否定自我的声音会转化成孩子长期低落的情绪、越来越糟糕的成绩、越来越疏离的同学关系,越来越多的掩饰和情感隔离。
一个小学期间年年都得第一的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后,面对几次考试的失利变得非常沮丧,觉得自己不行了,其它同学都比自己牛。父亲对他说:“下降是暂时的,没关系,下次会考好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内心压力更大了,安慰的背后,孩子清清楚楚地看到的是父亲对成绩、对结果的重视,孩子觉得下次可能还会让父亲失望。
在巨大压力面前,这位从小‘只能上不能下’的孩子被击垮了,他不愿再去学校,他用‘不愿学习’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03 从家庭缺失爱开始
有这样一个家庭:爸爸和妈妈长期感情不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存在很大分歧,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不加控制地争吵,孩子有时因为害怕而大声哭泣,可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却因为心烦而对孩子大发脾气,呵斥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恐惧。
有时候为了让自己想法在家里得到实施,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又都来讨好孩子,或是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在这样忽冷忽热近似分裂的环境里,这个孩子到了小学以后,根本无心学习,成绩倒数,个性胆小懦弱,害怕人际交往。
后来,父母觉得孩子问题越来越严重才来咨询,可就算在咨询中,他们还再互相指责谩骂,都没有意识到就是他们共同营造的可怕的家庭氛围害了这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相亲相爱,希望父母无条件地爱自己。在爱温暖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安心地做自己、发展自己,而在爱无法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充满着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深深的恐惧感,试问一个长期心神不宁的孩子如何去好好学习?
原本应该是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稳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而在家庭氛围压抑冷漠、父母剑拔弩张的家庭里孩子根本不敢真实地表达情绪和感受,孩子带着超出年龄可承受的巨大负面情绪,如何有力量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一个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来自家庭最基本的快乐、满足和幸福,你要她/他如何去构想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又如何有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会被强大的无力感拉进心灵的深渊,最后也许一根稻草压下来,厌学拒学可能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呐喊。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们放下焦虑,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是好的表现还是不好的表现父母都是爱我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自己是好的、是有能力、有潜力的、是值得被人爱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充满舒服温暖的爱、充满欢声笑语。
那么,也许厌学就不再存在。
愿每一个人都能焕发出七彩的光芒。
在温暖的阳光下,每个生命都会焕发出内心七彩的光芒!我们内心拥有什么颜色,
我们眼中的世界就会焕发出什么色彩,我们的内心拥有七彩世界,我们的生活就有七彩阳光芒!
5. 学校不接收该怎么办?
在外面上小学,上初中回老家,这在现在的农村来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回孩子户口所在地的初中,学校是要无条件接收的。
由于现在多数农村的年青父母都外出打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和生活的相对稳定,把孩子带在身边读小学的情况较多,而由于在外地孩子虽然可以根据义务教育随迁子女政策就读初中,但想在外地读高中就很麻烦了,基本上只有回家乡就读,家长为了让孩子早适应家乡的教学内容,能考上高中,初中就把孩子转回家乡是常见的事。
根据国家政策,孩子回家乡就读需要回户口所在乡镇初中就读,这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有学校真的不接收孩子,反映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解决。
但有一种情况,由于有家长考虑到学校的好坏,孩子回乡后想放在更好一些的学校(比较多的情况是想进县城内的初中),但自己的户口又不在这个初中所在地域,那学校是可以不收的,从某种意义上收了反而违规。
当然这就要看各地政策执行情况,一般的地方找找关系也是可进非户口所在地学校的。
如果孩子是从初一就回乡,那开学时直接到学校登记报名,参加当地初中统一注册即可,但现在全国学籍管理已经统一,学生学学籍号像身份证号一样,只有一个,因此回乡时一定要到原学校查阅孩子的学籍号。
如果是初中中途回乡,则要办理转学手续。现在转学籍跨省都可以网络转了,基本流程是接受学校网上申请转入,教育局审批,接受学校同意转出,教育局审批。当然有些地方还需要打印转学审批表,双方学校和教育局盖章。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6. 初一学生不肯上学怎么办?
孩子厌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个家庭中,而且有越来越低龄化趋势。
常见问题的根源往往是网瘾和家庭关系!
网瘾的形成其实跟家庭关系不和谐,亲子问题不协调密不可分。所以这两个问题可以合并成一个问题。
现在的孩子,随着社会发展,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信息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孩子们大多迷恋上手机里的智能游戏,司空见惯。
于是厌学的问题大众化了。上课坐不住,下课不写作业,更严重的就不想上学了。
这一切的根源,往往不是表面上看到的现象。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病了,给孩子吃药。也就是说,家长朋友没有意识到孩子网瘾是自己的问题造成的。
曾经,我儿子也网瘾过。为此,我也曾亲身体验过孩子们玩过的游戏,弄明白了游戏之所以吸引到孩子的根源在于:成就感、情感的释放、团队的合作、每次通关或是胜利后系统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而这一切,正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所得不到的东西。好多家长平时习惯了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习惯了对孩子的批评甚至打骂,习惯了自己玩手机而要求孩子静下心来写作业,习惯了不给孩子家庭位置而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等等!
孩子在家庭找不到存在感,得不到鼓励和支持,而这一切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是发自内心需要的,所以孩子就把自己的情绪和价值感寄托给了游戏,因为那里真的有好多心理满足!
给家长一些建议:
1.加强亲子沟通,多从生活中关心孩子,俯下身去了解孩子所处的时代环境,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和沟通交流!
2.少批评多表扬,少表扬多鼓励。给孩子家庭存在感和价值感,让孩子心底少一些怨气,多一些底气和幸福感!
3.手机可以适当限定时间,适度娱乐是对的,但时间太长,有弊无利!家长朋友也应当适时放下手机,给孩子做个榜样!
4.适当带孩子出去走走,旅旅游,增加亲密度,让孩子接纳你,前提是你得先接纳孩子!
培养孩子是个慢活,急不得。专家不是说过,孩子要慢养么?
另外建议家长多学习一下家庭教育知识,学会跟现代的孩子和谐相处,以身作则,老祖宗的那句话到啥时候都有效:家长立德行不言之教!
如果有其他问题可私信我,我会给您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议!
祝您的孩子早日步入正轨,祝家庭幸福!
@头条号 @今日头条 @悟空问答
7. 学习不好不想上学了?
农村孩子十五岁,初中二年级,学习不好,不想上学了,该咋办呢?
因为不想学,所以学习不好,学习不好然后更不想学。此时的说教或者打骂已经没什么作用,做为家长心里怒其不争,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很是苦恼却也无可奈何。鉴于此,我有几个建议,你可以考虑试试。
用艰苦的劳作让孩子体会不读书出苦力的艰辛,或者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来触动孩子的灵魂,从而让孩子主动的去刻苦学习。只有有了主动性,孩。子才能去用心学习,也才能取得进步,从而促进自己更好的去学习。村里有个邻居,2012年他的儿子也是初二年级的时候,调皮捣蛋很有天赋,对学习却极其厌倦,死活都不愿意上学了。邻居又是打又是骂又是各种摆事实讲道理,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夫妻俩和儿子约法三章,可以不上学,但每天必须跟着他俩去干活,服从一切安排,儿子说,只要不逼着他上学,干什么都行。
那个时候村里家家种菜,本来就很是辛苦,邻居为了儿子,夫妻俩更是每天早晨四点左右就把儿子叫醒,稍微洗漱后,就去地里忙活,一直到上午11点才回家吃饭。然后下午两点多顶着大太阳继续去田里,一直劳作到傍晚回家。日复一日,在此期间,孩子手上磨出很多血泡,皮肤晒的蜕皮,然而夫妻俩根本不为之所动,总是用约法三章堵住儿子抱怨的嘴。
即使田地里的农活已经干完,夫妻俩也特意找一些别的活来做,甚至带着孩子去拉砖,就是要让孩子更多的体会到农民的艰辛。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孩子想通了,给他的父母说,农民的生活太累了也太苦了,他还想去读书,并且保证好好读书。夫妻俩很欣慰,一片苦心终于有了结果。第二年,孩子顺利的考上了我们县城的高中,后来考了北京交通大学。
还有一个孩子,上初一的时候就不想读书了,每天旷课逃学,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家长和学校老师做过很多工作,依然故我,孩子和家长也积累了很深的矛盾,对家长的话更是无动于衷。初一年级下半学期快放暑假的时候,学校根据规则要把屡屡违纪的孩子劝退,通知家长来领孩子回家。
孩子的父亲到了学校,领着孩子到校长室求情,无论父亲怎样求情,校长也坚持按劝退处理,孩子也很不耐烦,说自己根本就不想学习,让父亲不要求情了。这个时候,父亲却跪了下来,让校长再给一次机会,并保证,如果孩子在下一学期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并且成绩达不到中上水平,他就亲自来领回孩子。
面对父亲的下跪,儿子感到极度的震惊,既感到羞愧又觉得父亲太丢人了,虽然看不起父亲这样做,但也让他有了发奋之心。随后他每天都刻苦的学习,初二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最终也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真正笨的孩子。对于学习,主要在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只要愿意并且努力去学习,成绩都不会太差。
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想办法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是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当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时候,仅靠说教已经解决不了,这时候就要想办法用一些艰苦的劳作,通过务农或者打工,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底层的艰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迸发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更加用功的学习,也更能理解父母。
如果通过劳动改造,孩子仍然不愿意回去好好学习,这个时候也不能放弃,放任孩子随波逐流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明确告诉孩子,即使再不愿意学习,也必须要读完初中的学业,拿到初中毕业证再说以后的事情。让孩子读完初中是最基本的要求。即使他再不愿意学习,也必须强迫他拿到初中的毕业证,这是不可妥协的。十五岁的孩子,即使进入社会,也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况且无论做什么,也属于童工的违法行为。
在学校里毕竟每天有人管教,如果步入社会,家长忙于工作,疏于管理,孩子可能会学一些不应该学的事情。即使不用功学习,在学校里,每天耳濡目染,也总能多学几个字,多读几个故事,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有些作用的。
也许在后面的这一年里,孩子会因为某些事情有所触动,而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最不济,拿个初中毕业证,那也是社会最低的学历要求。所以,初中一定要坚持读完。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大学,也并不是每个行业都需要大学生来就业。每个人有自己的天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想读书,可以去学习别的技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去发展,一样可以成功。如果初中毕业后,孩子确实不愿意读书了,也不用勉强,即使去读职中一般也是浪费光阴。这个时候,要和孩子认真探讨他的兴趣所在,根据他的意愿去学一个技能,美容美发,烹饪美食,驾驶维修,装修装饰,电焊木工,等等等等,360行,总有一个喜欢的。决不能再次放任,什么也不学,只是打工混日子。
任何一项技能,都是生存的技能,任何一门技术,都是未来自己的饭碗。任何一个方向,只要自己喜欢,就去做,只要充满兴趣,肯定就能有所建树。但是,必须要有所选择,并认真去做,才能取得成功。
在孩子的学习上家长没有做好,没有让孩子培养出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家长的失职。当孩子步入社会,那就绝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定要指导和督促孩子学习更多的技能,为自己的未来积攒本领。
村里老王家有两个孩子,老王夫妻俩没什么文化,从小忙于农事,也没有怎么管理孩子,后来两个孩子都是初中就不读书了。但是老王夫妻俩态度很坚决,把两个孩子送到专业学校,让两个孩子一个学习烹饪,一个学习电焊。如今,两个孩子都做的很成功,学电焊的除了经常被请去做工程指导,自己还有一支专业的队伍受聘于大型公司做工程外包。学烹饪的先后在几个大型餐饮工作后,也被国企招聘去做厨师长,一生无忧。老王夫妻俩每日颐养天年,乐的合不拢嘴。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优秀的管理者和从业者,不读书未必没有出路,但无论做什么都需要认真的去学习,不想学习的人,肯定不会有什么好前程。让孩子明白事理,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是家长必须要尽的责任!【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初中生不想上学,今年18岁零4个月了?
谢邀。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先问一问自己,目前想学习的最底层驱动是什么?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思考:
出于学历需要的学习如果是因为现在步入社会,求职之路受到学历的限制,那么可以从以下两种方式着手开始学习:
成人自考:入学门槛比较低,缴纳相应的学费,学年期满即可获得相应的成教文凭。但目前市面上的此类自学提升文凭,大多都是花钱买文凭的套路,实际上上课学习知识的并不多。但如果题主本身就是奔着文凭去的,那就无所谓了。公会圆梦计划:我所在的城市有公会圆梦计划,学费比较低,但是每周要实打实去上课,学期末也要实打实考试。学年期满,各科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文凭。这条路的好处是费用低,还可以实实在在像回到学校那样学习,缺点是战线比较长,学习深度肯定也没有全日制教育那么好。成人教育----获得文凭
出于个人成长的学习如果题主并不是为了文凭而学习,而是出于增长个人见识,拓宽个人护城河,那么其实学习的方法就很多很多了。
首先,确立一个学习领域:比如营销、管理、心理学等等,强烈建议不要一开始广撒网,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基础;
然后,根据需求急缓程度选择学习方法,如果自主力不强,或者没有规划,建议找一个线下的短期培训。这种培训在费用上要求比较高,但是有明确的培养方向,且集中学习,如果经济允许可选择小班教学,这样学习的强度和深度会更大。当然,一般的那种十几人或几十人的集体教学也没关系,重点是有老师领着你有针对地去学。
如果觉得线下培训的成本太高,也可以选择线上的训练营。现在有很多的知识训练营,也有老师和助教带着每天跟着课表学,通常情况都有社群以营造一种共学的学习氛围,当然个人的自律能力还是占很大的因素。不过,你也可以再社群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抱团成长,相互监督和鼓励。
如果以上两种方式都不想采纳,那就只能是靠自觉的读书自学了。针对自己的目标学科先选择3-5本经典作品进行研读,了解基本理论;再选择3-5本该领域当下热销书籍研读,并尝试进行理论的总结输出和实际运用。不过这种学习方式对自律的要求更高,而且对自学能力、时间规划管理等都是极大的考验。再不行,可以去大学里面蹭课。除非那种小班的非常专业的课程,其他课程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般也不太会把全班人都认全,所以你可以尝试去旁听。和同学们打听来一份课程表,然后跟着这个专业的学生上课。
自主学习
最后,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的学习,都需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学习是一项终身的投资,即使离开了校园,学习都是不能停止的。但是学习又是一场长期的修行,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没有同伴的鼓励陪伴,很容易就半途而废了。所以,希望题主能先想清楚自己是在何时何地为何滋生了想要学习的念头,然后再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规划。
不要轻易放弃
希望回答对题主有用~
2. 我现在是初中生?
对于这个问题,
在我国目前很多省市,如果初中成绩太差,可能是没机会上普通高中的。就本人所在的江苏来说,最近几年中考的升学率一般只有百分之五、六十的样子,也就是说每年全江苏有接近一半的初中生,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只能选择另外“三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继续学习。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是只是江苏独有,全国很多省份都有类似情况。
因此,如果初中成绩太差,公办高中可能上不了,那么可能面临两个选择:
一是去民办中学。目前我国民办中学也非常发达,每个地方都有。对于很多中考失利的学生来说,又想读普通中学,然后参加高考,很多学生选择了民办高中。
二是读职业高中。这是很多学生不得已的选择,相信大部分学生或家长,如果有机会进入普通高中就读,一般不会主动选择职业高中。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很多家长或学生,对职业高中有一定的误解,认识是不够的。
当然,除了上述这两种选择之外,还有人直接初中毕业后,走向社会了,这种人非常少,不在本书中交待。
那么,上述这两种选择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一、选择民办高中,至少还是普通高中性质,能参加全国普通高中统一高考。缺点是费用太贵,而且如果初中阶段成绩太差,高中阶段可能跟不上,考大学的希望仍然渺茫。
二、选择职高,未来参加职高高考,也是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缺点是报考专业可能会受限制,而且目前普遍来看,职业高中学习氛围不如普通高中,需要自己有较强的定力。
那么对于初中生里面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面中考后,应该如何选择?个人建议分情况考虑,重点是根据自己的成绩来确定未来的方向。假设中考上普通高中的分数线是500分。
一、如果中考成绩在400以上的学生,个人觉得是有潜力可挖的,如果条件允许,是可以选择继续上普通高中或者民办中学。一般来说,由于很多初中生年龄太小,学习上可能认识并不够,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中考中遭遇滑铁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到了高中后,是很可能提高成绩,最后考上大学的。
而选择普通高中的好处就是未来可以选择的机会会相对多一些,可能性更多。
二、如果中考成绩在400分以下的学生,选择职业高中也是一个办法。因为初中基础太差,如果硬要塞进普通高中,极有可能会成为班级里的“差生”,学习追上来也很不容易,最后考上大学的几率可能并不高。因此,可以选择在职业高中里选择一些名气不错,学风相对好一点的学校,通过三年的高职学习,仍然是非常有可能考上大学的。
就算是,最后没有考上大学,进入了大专的学校学习,学习一门比较不错的专业,学到一门过硬的本领,成为一门高级技能人才,照样可以成为人生赢家。
当下,国家正在大力扩大高职招生,今年直接扩招了一百万,同时在未来学习、就业上都制定了过硬的配套政策,这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因此,对于初中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不要硬逼自己随大流,如果确实不适合普通高中,也不要排斥职业教育,找到适合自己的,可能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最后,祝福所有即将参加中考的学子们,都能如愿以偿。
3. 不想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不想读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要因此而过于自责。但是,古语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见读书对我们成长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你也许会说,“其实,我也知道读书很重要,可我就是读不下去,坐不住怎么办?”那我我来教你如何读下去。
第一,变读书为听书,不知道你是否喜欢听郭德纲的相声,如果你能听了相声,那么你就一定能听评书,那么你也就能听书了。
第二,变读书为“看书”,现在人文,读书类的节目非常多,其中不乏精品。如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窦文涛的圆桌派,朗读者等等。有了这写节目的熏陶和引导,相信你闺蜜慢慢静下心来的。
第三,由浅入深,男生估计没有不爱武侠的,金庸、古龙。他们的书一拿起来就放不下的,而女生都钟爱琼瑶、张爱玲。由“闲书”入门,逐渐进去文学,历史。
三步下来,我相信你会更容易读下去书,加油!
4. 孩子不想上学了?
从心理角度看孩子不上学,厌学拒学的儿童和青少年已经成为个大、中城市人数不断增加的事实。
家庭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从不喜欢学习到讨厌学习,从不想去上学到拒绝上学,父母再凶狠的责骂、老师再充分的道理、同学在热情的呼唤也无法打开这些孩子的心门,厌学拒学已然成为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那么孩子的厌学是如何开始的呢?
01 从父母的焦虑开始
进入小学,孩子成长的比拼正式拉开大幕,起跑线的高低之争让父母们不得不尽责尽力:每晚盯着孩子的功课,对开小差、写错字、算错题这些行为立即纠错指正,布置额外的课外练习,严格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和学习相关的道理经常灌输,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俨然成为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被教育控制的父母们逐渐失去了对孩子原始的爱。
父母们如此焦虑,那么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我讨厌做功课,妈妈每天坐在旁边监督我,还总批评我,一会儿说我慢一会儿说我不认真,烦死了!”
“每次测验考试,一看到我就问:考了怎么样啊?她们根本不关心我这个人,只知道关心我学习!”
“学习不就是不停地做功课和考试!考得好,他们就高兴,考得不好,他们就不高兴!”
“我总是不能让他们满意,考了99分,妈妈会说你怎么不考个满分啊!”
“我觉得学习好像是爸爸妈妈的事,不是我的事,反正什么都由他们安排、决定,我只要做就好了!”
“考试成绩出来了,妈妈就会问,谁谁谁几分啊,有几个100分啊,就知道比来比去,真讨厌!”
“我跟妈妈说我好累,妈妈说累什么啊,你这个年纪不就好好学习吗,现在轻松以后你后悔也来不及!”
当孩子放学到家,父母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考几分啊?第几名啊?最高分几分啊?”这会让孩子也越来越关注结果,小小年纪就充满着竞争感和焦虑感,一旦没有别人好就压力山大;
当孩子状态不好父母还逼着写作业,孩子对学习仅存不多的兴趣也被磨没了;
当孩子碰到难题不知所措,父母却批评孩子不认真不努力时,孩子的委屈和愤怒转换成的是对学习过程的痛恨;
当孩子考得不好心情低落,父母却一脸嘲讽“谁叫你平时不好好学!”,父母阻隔了情感的流动,孩子已经无法体会到真切的爱。爱是人成长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当爱缺失,成长会变得没有方向和力量。
父母们的高焦虑和高期待转化成对孩子们的高压、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动,孩子就要落后,而这种弥漫性地焦虑也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让孩子们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起,日积月累后,也许孩子就会以厌学、拒学作为对学习无奈而沉重的回应。
02 从孩子否定自己开始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对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过度关注的社会大背景下纷纷倒下。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过程痛苦而无趣,父母们的倾力安排让孩子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感(一个人长期无法获得掌控感容易变得悲观抑郁);
孩子们感受到哪怕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考得已经很好了,父母们却依然不满意,学习结果带来的总是挫败感和自责感,似乎只有100分、前3名才能让父母们喜笑颜开,孩子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没有掌控感和成就感,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上无法感受到自我价值,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被评判、被要求,感受到的是父母们有条件的爱。
这份包裹了各种条件的爱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让孩子去做让父母满意的事,另一方面当孩子总是做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持续的内疚感和挫败感,从而让孩子失去积极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开始不断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爱、自己笨、自己没有能力,甚至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内在不断否定自我的声音会转化成孩子长期低落的情绪、越来越糟糕的成绩、越来越疏离的同学关系,越来越多的掩饰和情感隔离。
一个小学期间年年都得第一的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后,面对几次考试的失利变得非常沮丧,觉得自己不行了,其它同学都比自己牛。父亲对他说:“下降是暂时的,没关系,下次会考好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内心压力更大了,安慰的背后,孩子清清楚楚地看到的是父亲对成绩、对结果的重视,孩子觉得下次可能还会让父亲失望。
在巨大压力面前,这位从小‘只能上不能下’的孩子被击垮了,他不愿再去学校,他用‘不愿学习’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03 从家庭缺失爱开始
有这样一个家庭:爸爸和妈妈长期感情不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存在很大分歧,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不加控制地争吵,孩子有时因为害怕而大声哭泣,可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却因为心烦而对孩子大发脾气,呵斥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恐惧。
有时候为了让自己想法在家里得到实施,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又都来讨好孩子,或是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在这样忽冷忽热近似分裂的环境里,这个孩子到了小学以后,根本无心学习,成绩倒数,个性胆小懦弱,害怕人际交往。
后来,父母觉得孩子问题越来越严重才来咨询,可就算在咨询中,他们还再互相指责谩骂,都没有意识到就是他们共同营造的可怕的家庭氛围害了这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相亲相爱,希望父母无条件地爱自己。在爱温暖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安心地做自己、发展自己,而在爱无法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充满着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深深的恐惧感,试问一个长期心神不宁的孩子如何去好好学习?
原本应该是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稳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而在家庭氛围压抑冷漠、父母剑拔弩张的家庭里孩子根本不敢真实地表达情绪和感受,孩子带着超出年龄可承受的巨大负面情绪,如何有力量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一个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来自家庭最基本的快乐、满足和幸福,你要她/他如何去构想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又如何有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会被强大的无力感拉进心灵的深渊,最后也许一根稻草压下来,厌学拒学可能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呐喊。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们放下焦虑,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是好的表现还是不好的表现父母都是爱我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自己是好的、是有能力、有潜力的、是值得被人爱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充满舒服温暖的爱、充满欢声笑语。
那么,也许厌学就不再存在。
愿每一个人都能焕发出七彩的光芒。
在温暖的阳光下,每个生命都会焕发出内心七彩的光芒!我们内心拥有什么颜色,
我们眼中的世界就会焕发出什么色彩,我们的内心拥有七彩世界,我们的生活就有七彩阳光芒!
5. 学校不接收该怎么办?
在外面上小学,上初中回老家,这在现在的农村来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回孩子户口所在地的初中,学校是要无条件接收的。
由于现在多数农村的年青父母都外出打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和生活的相对稳定,把孩子带在身边读小学的情况较多,而由于在外地孩子虽然可以根据义务教育随迁子女政策就读初中,但想在外地读高中就很麻烦了,基本上只有回家乡就读,家长为了让孩子早适应家乡的教学内容,能考上高中,初中就把孩子转回家乡是常见的事。
根据国家政策,孩子回家乡就读需要回户口所在乡镇初中就读,这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有学校真的不接收孩子,反映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解决。
但有一种情况,由于有家长考虑到学校的好坏,孩子回乡后想放在更好一些的学校(比较多的情况是想进县城内的初中),但自己的户口又不在这个初中所在地域,那学校是可以不收的,从某种意义上收了反而违规。
当然这就要看各地政策执行情况,一般的地方找找关系也是可进非户口所在地学校的。
如果孩子是从初一就回乡,那开学时直接到学校登记报名,参加当地初中统一注册即可,但现在全国学籍管理已经统一,学生学学籍号像身份证号一样,只有一个,因此回乡时一定要到原学校查阅孩子的学籍号。
如果是初中中途回乡,则要办理转学手续。现在转学籍跨省都可以网络转了,基本流程是接受学校网上申请转入,教育局审批,接受学校同意转出,教育局审批。当然有些地方还需要打印转学审批表,双方学校和教育局盖章。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6. 初一学生不肯上学怎么办?
孩子厌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个家庭中,而且有越来越低龄化趋势。
常见问题的根源往往是网瘾和家庭关系!
网瘾的形成其实跟家庭关系不和谐,亲子问题不协调密不可分。所以这两个问题可以合并成一个问题。
现在的孩子,随着社会发展,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信息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孩子们大多迷恋上手机里的智能游戏,司空见惯。
于是厌学的问题大众化了。上课坐不住,下课不写作业,更严重的就不想上学了。
这一切的根源,往往不是表面上看到的现象。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病了,给孩子吃药。也就是说,家长朋友没有意识到孩子网瘾是自己的问题造成的。
曾经,我儿子也网瘾过。为此,我也曾亲身体验过孩子们玩过的游戏,弄明白了游戏之所以吸引到孩子的根源在于:成就感、情感的释放、团队的合作、每次通关或是胜利后系统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而这一切,正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所得不到的东西。好多家长平时习惯了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习惯了对孩子的批评甚至打骂,习惯了自己玩手机而要求孩子静下心来写作业,习惯了不给孩子家庭位置而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等等!
孩子在家庭找不到存在感,得不到鼓励和支持,而这一切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是发自内心需要的,所以孩子就把自己的情绪和价值感寄托给了游戏,因为那里真的有好多心理满足!
给家长一些建议:
1.加强亲子沟通,多从生活中关心孩子,俯下身去了解孩子所处的时代环境,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和沟通交流!
2.少批评多表扬,少表扬多鼓励。给孩子家庭存在感和价值感,让孩子心底少一些怨气,多一些底气和幸福感!
3.手机可以适当限定时间,适度娱乐是对的,但时间太长,有弊无利!家长朋友也应当适时放下手机,给孩子做个榜样!
4.适当带孩子出去走走,旅旅游,增加亲密度,让孩子接纳你,前提是你得先接纳孩子!
培养孩子是个慢活,急不得。专家不是说过,孩子要慢养么?
另外建议家长多学习一下家庭教育知识,学会跟现代的孩子和谐相处,以身作则,老祖宗的那句话到啥时候都有效:家长立德行不言之教!
如果有其他问题可私信我,我会给您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议!
祝您的孩子早日步入正轨,祝家庭幸福!
@头条号 @今日头条 @悟空问答
7. 学习不好不想上学了?
农村孩子十五岁,初中二年级,学习不好,不想上学了,该咋办呢?
因为不想学,所以学习不好,学习不好然后更不想学。此时的说教或者打骂已经没什么作用,做为家长心里怒其不争,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很是苦恼却也无可奈何。鉴于此,我有几个建议,你可以考虑试试。
用艰苦的劳作让孩子体会不读书出苦力的艰辛,或者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来触动孩子的灵魂,从而让孩子主动的去刻苦学习。只有有了主动性,孩。子才能去用心学习,也才能取得进步,从而促进自己更好的去学习。村里有个邻居,2012年他的儿子也是初二年级的时候,调皮捣蛋很有天赋,对学习却极其厌倦,死活都不愿意上学了。邻居又是打又是骂又是各种摆事实讲道理,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夫妻俩和儿子约法三章,可以不上学,但每天必须跟着他俩去干活,服从一切安排,儿子说,只要不逼着他上学,干什么都行。
那个时候村里家家种菜,本来就很是辛苦,邻居为了儿子,夫妻俩更是每天早晨四点左右就把儿子叫醒,稍微洗漱后,就去地里忙活,一直到上午11点才回家吃饭。然后下午两点多顶着大太阳继续去田里,一直劳作到傍晚回家。日复一日,在此期间,孩子手上磨出很多血泡,皮肤晒的蜕皮,然而夫妻俩根本不为之所动,总是用约法三章堵住儿子抱怨的嘴。
即使田地里的农活已经干完,夫妻俩也特意找一些别的活来做,甚至带着孩子去拉砖,就是要让孩子更多的体会到农民的艰辛。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孩子想通了,给他的父母说,农民的生活太累了也太苦了,他还想去读书,并且保证好好读书。夫妻俩很欣慰,一片苦心终于有了结果。第二年,孩子顺利的考上了我们县城的高中,后来考了北京交通大学。
还有一个孩子,上初一的时候就不想读书了,每天旷课逃学,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家长和学校老师做过很多工作,依然故我,孩子和家长也积累了很深的矛盾,对家长的话更是无动于衷。初一年级下半学期快放暑假的时候,学校根据规则要把屡屡违纪的孩子劝退,通知家长来领孩子回家。
孩子的父亲到了学校,领着孩子到校长室求情,无论父亲怎样求情,校长也坚持按劝退处理,孩子也很不耐烦,说自己根本就不想学习,让父亲不要求情了。这个时候,父亲却跪了下来,让校长再给一次机会,并保证,如果孩子在下一学期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并且成绩达不到中上水平,他就亲自来领回孩子。
面对父亲的下跪,儿子感到极度的震惊,既感到羞愧又觉得父亲太丢人了,虽然看不起父亲这样做,但也让他有了发奋之心。随后他每天都刻苦的学习,初二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最终也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真正笨的孩子。对于学习,主要在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只要愿意并且努力去学习,成绩都不会太差。
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想办法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是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当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时候,仅靠说教已经解决不了,这时候就要想办法用一些艰苦的劳作,通过务农或者打工,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底层的艰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迸发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更加用功的学习,也更能理解父母。
如果通过劳动改造,孩子仍然不愿意回去好好学习,这个时候也不能放弃,放任孩子随波逐流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明确告诉孩子,即使再不愿意学习,也必须要读完初中的学业,拿到初中毕业证再说以后的事情。让孩子读完初中是最基本的要求。即使他再不愿意学习,也必须强迫他拿到初中的毕业证,这是不可妥协的。十五岁的孩子,即使进入社会,也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况且无论做什么,也属于童工的违法行为。
在学校里毕竟每天有人管教,如果步入社会,家长忙于工作,疏于管理,孩子可能会学一些不应该学的事情。即使不用功学习,在学校里,每天耳濡目染,也总能多学几个字,多读几个故事,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有些作用的。
也许在后面的这一年里,孩子会因为某些事情有所触动,而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最不济,拿个初中毕业证,那也是社会最低的学历要求。所以,初中一定要坚持读完。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大学,也并不是每个行业都需要大学生来就业。每个人有自己的天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想读书,可以去学习别的技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去发展,一样可以成功。如果初中毕业后,孩子确实不愿意读书了,也不用勉强,即使去读职中一般也是浪费光阴。这个时候,要和孩子认真探讨他的兴趣所在,根据他的意愿去学一个技能,美容美发,烹饪美食,驾驶维修,装修装饰,电焊木工,等等等等,360行,总有一个喜欢的。决不能再次放任,什么也不学,只是打工混日子。
任何一项技能,都是生存的技能,任何一门技术,都是未来自己的饭碗。任何一个方向,只要自己喜欢,就去做,只要充满兴趣,肯定就能有所建树。但是,必须要有所选择,并认真去做,才能取得成功。
在孩子的学习上家长没有做好,没有让孩子培养出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家长的失职。当孩子步入社会,那就绝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定要指导和督促孩子学习更多的技能,为自己的未来积攒本领。
村里老王家有两个孩子,老王夫妻俩没什么文化,从小忙于农事,也没有怎么管理孩子,后来两个孩子都是初中就不读书了。但是老王夫妻俩态度很坚决,把两个孩子送到专业学校,让两个孩子一个学习烹饪,一个学习电焊。如今,两个孩子都做的很成功,学电焊的除了经常被请去做工程指导,自己还有一支专业的队伍受聘于大型公司做工程外包。学烹饪的先后在几个大型餐饮工作后,也被国企招聘去做厨师长,一生无忧。老王夫妻俩每日颐养天年,乐的合不拢嘴。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优秀的管理者和从业者,不读书未必没有出路,但无论做什么都需要认真的去学习,不想学习的人,肯定不会有什么好前程。让孩子明白事理,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是家长必须要尽的责任!【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